校友许长补博士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发稿时间:2010-12-08浏览次数:658

  美国物理学会近日公布了2010年度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名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近代物理系89级校友许长补博士当选。

许长补博士现为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研究员(tenured physicist),是我校的客座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粒子物理与核物理专业,当年9月赴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8.12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Yale 大学做博士后。2001年受聘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做助理研究员,2003年9月晋升为副研究员,2005年10月晋升为研究员。荣获2004年美国能源部青年科学家奖和2004年度美国青年科学家及工程师总统奖(PECASE)。曾任STAR合作组青年委员,自2002年秋担任STAR合作组谱学物理(Spectra Physics Working Group)组的召集人。现为STAR合作组升级主任(upgrade co-chair),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核与高能粒子物理项目学术委员会委员(Program Advisory Committee)。

  他在相对论重离子物理研究领域中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寻找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工作中,成绩斐然。首次提出并实现用Van Der Meer 扫描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实验中测量碰撞截面。该方法与结果被STAR和PHENIX 合作组采用。研究和发展了多项强子和轻子创新鉴别手段以探测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的性质,包括轻子在RHIC中心快度的新鉴别方法,以及共振态重建的新技术,探测从矢量介子(r、f、J/Y、¡)衰变后的双轻子,从而深入地观测QGP相变后的热辐射、色屏蔽和手征对称。通过对高动量J/Y压制的测量,检验超弦理论在色动力学QGP中的应用。在国际最重要的物理刊物Phys. Rev. Lett等上发表论文60余篇。特别是于2009年在RHIC高能金和金核碰撞实验中在STAR记录的几百万次碰撞中发现了反超核。这是由一个反质子、一个反中子和一个反Λ组成的带负电荷的反超氚,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最重的含一个反奇异夸克的反核物质。

  他积极推动我校高能实验组参与RHIC-STAR这一世界高能重离子物理研究的最前沿实验。在他的帮助下,我校高能组研制的STAR飞行时间探测器原型(TOFr)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标定和物理运行,联合指导多名博士生并取得了重要的物理成果:黄胜利、阮丽娟(2005年求是奖)、刘海东(2006年求是奖、2008年晨光杯二等奖)、唐泽波(2009年中科院院长优秀奖,美国BNL2009年RHIC&AGS优秀博士论文奖)、许依春(2009年中科院朱李月华奖)。现在继续指导:黄柄矗、崔相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