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评出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我系两项成果入选

发稿时间:2011-01-21浏览次数:161

  日前,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会同《科技导报》杂志社、《中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中国科学基金》编辑部和《中国基础科学》编辑部,共同开展了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活动。评选的重点是研究成果的新闻性、原创性以及社会影响力。组织方从218项推荐进展中初步遴选出30项侯选,然后以问卷形式将候选进展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专家进行无记名投票,并根据返回票数的统计结果,评选出了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由潘建伟教授领导的中国科大与清华大学联合小组完成的“实验实现最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 ”入选。该项成果还同时入选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55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瀚霖杯”201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以及科技日报社组织、部分院士和多家中央新闻单位等参与评选的“2010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RHIC-STAR实验成果“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上发现首个反超核粒子——反超氚核”也同时入选。我系粒子科学与技术中心RHIC-STAR合作组成员是该成果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粒子科学与技术中心RHIC-STAR合作组成员唐泽波博士与来自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和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与美国同事合作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利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和STAR探测器开展了实验研究,发现了首个反物质超核——反超氚核,这也是目前人类所发现的最重的反原子核。这一发现打开了核素图新维数的大门,对我们认识世界和宇宙可能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它将可能对解释中子星的模型,对探索宇宙中物质-反物质基本对称破缺, 以及相对论重离子对撞产生的高温高密新物质相的演化等的研究有所帮助。美国《科学》杂志在2010年4月2日第328期上发表了这一成果。

  该成果近日也入选了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2010年5大科学发现之一。

 

 

2010年由我国科学家完成或为主完成的科学十大进展分别是:

1.拓扑绝缘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上发现首个反超核粒子--反超氚核;

3.揭示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分子机制;

4.中国发现10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化石;

5.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银屑病、白癜风和麻风易感基因;

6.揭示水稻理想柱型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

7.大地电磁测量揭示青藏高原东部有两条地壳物质流;

8.揭示蛋白质赖氨酸乙铣化在细胞代谢中的调控作用;

9.基于超材料实现微波段三维隐身和电磁黑洞;

10. 实验实现最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

 

(近代物理系,20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