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届国际微结构气体探测器会议在中国科大成功举行

发稿时间:2024-10-22浏览次数:164

    10月14日至18日,第8届国际微结构气体探测器会议(MPGD 2024)在我校成功举行。此次会议由我校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物理学院、粒子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并得到了国际气体探测器合作组织的大力支持。

   国际微结构气体探测器会议自2009年创立以来,已成为一个聚焦MPGD领域最新科研动态与突破性成果的重要交流平台。该系列会议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吸引了全球各大顶尖研究机构的积极参与和轮流承办,本次会议为该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会议汇聚了来自全球的107名研究人员,包含了来自瑞士、意大利、法国、俄罗斯、德国、芬兰、美国、日本、以色列、捷克、比利时、印度、希腊、土耳其等多个国家的42位外国学者。

 

   10月14日上午赵政国院士为本届会议致开幕辞,正式拉开了会议序幕。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探测器物理、技术、电子学系统、模拟与软件、应用及制作工艺等多个维度开展了广泛交流。深入探讨了MPGD在高能粒子对撞实验、暗物质测量实验、中子源应用、天体物理实验中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其中,新型光读出技术、大面积探测器制作及应用、新型圆柱形MPGD研发等报告,引发了现场热烈讨论,为探测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10月17日下午,会议举办了一场纪念Georges Charpak诞辰100周年的专题活动,此次活动面向全校师生公开,并通过网络向公众直播。Georges Charpak因其在粒子探测器领域,特别是多丝正比室方面的杰出贡献,荣获了199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他也是MPGD研究的重要奠基人。活动中,MPGD领域的著名科学家Fabio Sauli与Ioannis Giomataris共同回顾了Charpak传奇而成就卓著的一生,其科研精神和人生追求深深触动了在场师生,激发了大家对科学信仰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同时,会议还颁发了两项重要奖项,来自欧洲核子中心的Florian Maximilian Brunbauer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方竹君,分别凭借出色的报告和海报展示,荣获Georges Charpak最佳口头报告奖与最佳海报奖。来自CERN的Leszek Ropelewski,因其在微结构气体探测器领域的杰出贡献,被授予Anton Oed终身成就奖。

   我校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创建之初就把MPGD作为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实验室团队经过二十载的不懈努力和创新研究,在MPGD探测器新方法与新构型、大面积高性能制造核心技术、支撑粒子物理及核物理实验的应用研究,以及产业应用等多个维度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与突破性进展,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会议期间,Micromegas探测器的发明人Ioannis Giomataris和国际气体探测器合作组织的负责人Eraldo Oliveri与Maxim Titov等业界资深专家,以及与会的国际同行对我校团队在MPGD领域取得的包括金刚石碳基阻性薄膜和热压接探测器制作技术等在内的非凡成就表示高度赞扬和祝贺。同时,很多国际同行热切期望能与我校团队建立长期合作。会议闭幕之时,来自INFN的探测器资深专家Mauro Iodice仍对参观我校实验室的情景历历在目,他高度评价了我校团队自主创新的热压接探测器制作技术,并认为这一技术正是MPGD领域长期以来所追求的Micromegas探测器高性能制造的“终极方案”。

   此次会议不仅充分展示了我校在微结构气体探测器相关研究方向的雄厚实力,也极大地加深了我校团队与国际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了我校团队的国际影响力,为国内外MPGD技术研究的进一步交融与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物理学院、粒子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